4月9日上午,纪念王一萌教授报告会在普陀校区化学馆举行。王一萌教授于2007年加入实验室,作为何鸣元院士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主持并参与了科技部、基金委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分子筛催化裂化领域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对科研兢兢业业,对教学严谨认真,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全身心投入工作,因病于2014年不幸英年早逝。
报告会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鹏教授主持。吴鹏教授介绍了王一萌教授的教育、学术经历和生平事迹。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媛媛教授回顾了与王一萌教授交往的经历,赞扬其真诚热忱的性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希望实验室人员能继承其科研精神,在何鸣元院士的带领下,沿着王一萌教授未完成的工作继续探索,做出新的贡献。


实验室名誉主任何鸣元院士做了题为“分子筛催化裂化六十年-辩证思维与团队精神”的报告。何院士回顾了六十年来我国在西方科技封锁之下,依靠自主科研,实现催化裂化技术发明、创新、引领的历程、关键技术发展节点,以及实验室和王一萌教授在其中的贡献,鼓励实验室成员以辩证思维从现有技术中发现不足,沿着从认知到思辨到实践的路径进行科学研究,以发明创新解决问题。

王一萌教授生前指导的付文华博士做了题为“新型分子筛材料的高通量开发”的报告,回顾了自己在实验室求学期间,追随何院士和王一萌教授的学习和科研经历,分享了从研究生学习期间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直进行的分子筛研究工作的情况。

参会的还有王一萌教授曾经指导过的中石化上海石化院王振东、焦文千、丁键、施宗波等博士,以及实验室人员和研究生。
纪念报告会是对王一萌教授科研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他的生平事迹,激励着实验室后来者为攻克未知难题不懈努力。